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

尋人新聞|年輕媽媽給幼兒抓藥錯拿硃砂全城尋人化險為夷

崑山一名年輕媽媽楊女士去藥店給一歲的兒子配咳嗽吃的中草藥,因為藥店內配藥的人多,不小心錯拿了別人的藥。更糟糕的是,等藥店工作人員清點發現時,楊女士已經離開,她拿錯的藥是對嬰幼兒可能致命的21克硃砂!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後,通過僅有的一點線索展開全城尋人,多方努力終於聯繫上了還在回家路上的楊女士,一場風波終於化險為夷。
  這可咋辦?
  藥店人多,顧客錯拿了別人的藥
  102113時許,崑山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報案大廳內跑進來一名男子,“警察同志,趕緊幫我們想想辦法,急死了……”報警男子氣喘吁籲地說,話語中流露出焦急的心情。他告訴民警,自己是人民路上一家藥店的經理,而事情關係到一名年僅一歲的嬰兒。
  原來,當天中午1250分左右,他們藥店裡來了一個年輕女子,她走到中藥櫃檯前,拿出一張寫著好幾味中藥材和用量的單子告訴營業員說,自己才一歲大的兒子最近犯了咳嗽病,她帶著孩子看了中醫開了處方,家裡的藥吃完了一服,她來藥店再抓一服。營業員聽說是給嬰兒抓藥,拿出一本登記簿讓年輕女子寫下姓名和電話,然後去付款。
  據藥店經理講,按照藥店的流程,營業員抓完藥後會把裝中藥的紙質藥袋放在櫃檯上,顧客去收銀台付款後,憑繳費收據來櫃檯上拿藥。買中藥的顧客平時並不多,偏偏當天中午,就在年輕女子進來前,一個中年男子先她一步也來藥店抓中藥,他抓了7服安神用的硃砂。營業員將包著21克硃砂的藥袋放在了櫃檯上,轉身去給年輕女子抓藥,直到買硃砂的顧客提醒後,營業員才發現藥袋和年輕女子都不見了。營業員翻出登記簿想給年輕女子打電話,卻發現女子只寫了自己和寶寶名字,沒有留下電話。收銀員記得女子付款時還拿出了醫保卡,不過這服中藥並不能報銷。
  藥店經理得知情況後,慌不迭地就跑到附近的城中派出所來報警了。他還告訴民警,硃砂作為中藥能鎮定心神,適用於各種神誌不安的病症,但是因為其有毒性,成人使用硃砂的量一天不能超過3克,嬰兒更是忌服,如若拿錯藥的母親給孩子直接使用21克硃砂,輕則癡呆,重則死亡。
  全城搜人!
  孩子姓“補”,就是這個怪姓幫了大忙
  參與了尋人過程的城中派出所民警胡煒告訴記者,聽到硃砂可能致命的信息後,所有值班民警都緊張起來,一起出謀劃策展開尋人行動。民警先是趕緊將寶寶的名字和寶寶母親的名字準確記錄下來,第一時間將兩個名字輸入警務平台,因為崑山市所有戶籍人口和註冊暫住人口信息警務平台都掌握,然而平台上卻給出了失望的結果。
  孩子的名字並未搜索到,大家分析,小孩還不到一歲,很可能未上戶口;母親的名字“楊某”又太過普通,查詢結果是崑山市範圍內同名者竟有100多人!時間不等人,民警們根據藥店經理提供的信息——女子應該是個新崑山人,年紀在30歲上下,對同名的100多人展開排摸,並挨個打電話確認,​​連續打了十多個電話都對不上號,此時距離楊某拿錯藥離開藥店已經過去了30分鐘。
  就在大家急得毫無頭緒的時候,有民警提出來,登記的嬰兒姓“補”,姓氏少見,還是應該從孩子姓名上想辦法,“這個寶寶只有一歲,很有可能就是在崑山出生的,剛出生的寶寶都要到婦幼保健所體檢和接種疫苗,那裡應該有所有新生兒詳細的家庭信息!”這個主意一說出來,大家都讚這是個好辦法。
  民警們馬上與崑山市婦幼保健所取得聯繫、查找,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,僅僅5分鐘後對方就反饋說,已經在電腦裡找到了這名“補”姓嬰兒的信息。1350分許,民警終於撥通了孩子母親楊女士的聯繫電話,接到電話的楊女士說,自己家住城北比較遠,正騎著電瓶車在回家的路上,拿錯的藥還完整地放在她的包裡,拆開一看果然是硃砂!當天因為寶寶咳嗽得厲害,楊女士急著回家,所以拿起藥袋後看也沒看就走了。

  所有人瞬間鬆了口氣,藥店經理問清地點後,馬上派人開車去找楊女士進行調換,一場拿錯藥的風波終於化險為夷。(揚子晚報記者彭昊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